
重新定義 “全畫幅”|索尼 α7 系列
2013 年 10 月,索尼正式發(fā)布了全畫幅微單相機 α7,小巧的機身一改當時全畫幅相機笨重的印象。除了小巧便攜的優(yōu)勢以外,α7 在性能上的表現還存在操控性差、續(xù)航短等問題。
但作為全新品類的開創(chuàng)者,很多攝影師還是從中看見了 “未來”。而在隨后的時間里,索尼通過技術的革新相繼推出 α7 II、α7 III、α7 IV,不斷完善的功能和 “黑科技” 的加入,讓該系列擁有了均衡的性能、兼顧攝影和視頻錄制。

我為什么一直堅持使用索尼全畫幅微單進行創(chuàng)作?
從第一代的 α7 講起,當時是全世界為數不多主流相機品牌機型可以實現實時取景的全畫幅相機,這非常重要,我是一個對色彩和曝光非常敏感的攝影師,所看即所得可以讓我高效完成參數的設置。
翻轉屏的設計可以讓我有更多的角度創(chuàng)作,另外小巧的機身非常適合經常全世界攀山越嶺的我,還有能夠即時傳送照片到手機,這些功能放到現在來看不算什么,但是在 10 年前,可以說都是劃時代的里程碑。
過去十年,我們風雨同路。未來的十年,好多個十年,我們,依然并肩作戰(zhàn)。加油吧,我的索尼!

索尼 α7 II 的臉部識別、眼部對焦功能,使得人像拍攝的對焦變得非常的輕松和準確,這是對焦技術上的突破。主流的 2400 萬像素結合實惠的售價,也讓對微單抱著懷疑態(tài)度的攝影師有了嘗試的意愿。
我喜歡索尼的 “激進”,每一次的產品迭代都有足夠的吸引力。并且,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一大步,一大步的邁進。直接推翻了沉悶的單反時代,革新了相機市場。
在索尼全畫幅微單十周年之際,我想對索尼說:“曾經的屠龍少年,莫要忘了初衷。更激進一些吧,我愿意為新功能買單?!?/p>

索尼 α7 III 作為入門級全畫幅相機可以有強大的對焦能力和不錯的連拍速度,是我從未想到的。像 FE 85mm F1.4 GM 這類大光圈鏡頭,以往在別的機身上對焦不算輕松,但在 α7 III 上仿佛換了個 “人”,拍攝人像、寵物時對焦都變得更加輕松。
索尼 α7 III 擁有 2400 萬的像素,可以滿足很多拍攝場景的需求,而且提供了優(yōu)秀的高感能力,非常適合當時熱衷于星空拍攝的我,加上索尼優(yōu)秀的 G 大師定焦鏡頭群,讓它成為了我星空創(chuàng)作的不二選擇。即使后來有了更新的機身,α7 III 退居二線后,我還將它改裝為天文相機,繼續(xù)輔助我的拍攝創(chuàng)作。
今后,希望索尼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微單相機和鏡頭,幫助攝影愛好者入門和進階變得更輕松簡單。

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視頻拍攝需求,在用了多年 α7R III 后,我又把 α7 IV 抱了回來。習慣了 α7R III 的小巧,α7 IV 拿在手里的感覺會更 “憨厚”。而在用了一段時間后,明明是后來者的它,也確實給了我 “憨厚可靠” 的老大哥感覺。
索尼 α7 IV 的側翻屏對于拍視頻來說特別方便,3300 萬像素也可以很好的兼顧照片和視頻,對焦一如既往 “很索尼”,很快、很準!當相機足夠順手,再加上三腳架、麥克風,等等配件,我就可以做到拍攝不求人,一個人就是一個 “小團隊” 啦。
希望在未來,索尼再多來點黑科技,就像十年前 α7 的橫空出世,給我們更多驚喜!